美丽人生当野心与遗憾交织成迟到的使命无法支撑戏剧的核心之光

《封神》:遗憾的迟到与雄心,无法支撑核心命题的使命感

在中国电影市场和工业发展史上,《封神第一部》的未能问世即“开榜”之事,无疑是一段令人遗憾的事。自2012年开始筹备至今,历时11年的“封神三部曲”终于在近日上映。豆瓣评分7.7、票房约6亿元,这对于一部商业作品来说是不错的成绩。但与之前宣传的创下中国影史最高投资、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标杆、打造“中国《指环王》”等目标相比,目前市场反馈似乎还未达到同一水平。

对于一些被高估期待的人士和观众来说,《封神第一部》的表现可以说是差强人意。在当前充斥着完成度高的“爆米花电影”的市场中,我们缺乏的是真正展示中国类型制作水准与表达实力的作品。而主要原因是《封神第一部》作为流行文化产品未能及时交付。这意味着片方需要面对市场风向转变、观众审美需求提升以及后起之秀势头强劲等不可预测风险。

可以肯定的是,在早期,《封神第一部》的品质水准放在当时,是同类题材的制作天花板,或许凭借视觉奇观、恢弘场景、华丽装饰等制作长板来惊艳观众。然而,在迟到的今天,以及好莱坞在国内市场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情况下,这样的作品显得有些过时了。

尽管如此,《封神第一部》并非仅仅是一个粗糙制作或堆砌明星的小品,而是一次对历史和文学情节深入考证的大作。导演乌尔善带领团队有着创建属于中国人的“指环王”,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玄幻巨作的心愿。此外,它不仅参考了宋元话本《武王伐纣平话》,还结合了殷商王朝历史,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注入全新的生命力。

然而,即便如此,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”,再精致华美的情节也应为主题服务。在改编经典文本时,对于某些关键情节,如弑父这一主题进行过度渲染,并没有讲出层次或拍出深刻性,从而导致这些情节成为了低效甚至无效的情节。

除了此外,片方还推崇了一种所谓的电影工业化理念——项目开发标准化、管理科学化、高新技术应用。这体现了片方超高标准和规模化,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成本控制不足的问题,使得最终成品存在瑕疵,比如特效水准参差不齐。

总而言之,《封神第一部》的出现,一扫过去国产奇幻影视作品在公众心中的糟糕印象。但它仍然远离了原定的梦想——成为一个能够彰显中国类型制作水准与表达实力的扛鼎之作。这可能因为片方决策失误、资金链断裂等内部问题,也可能因为外界因素如市场波动和冲击。不过这也提醒我们坚定文化自信,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电影工业化发展路径,以及深刻把握国货文化需求,与当下的观众情感思想共振创作出更加贴合时代脉搏的作品。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