戈达尔纪念侯麦的短片,透露了两项明显但仍然含蓄的信息。首先,侯麦个人照片;其次,《纪念侯麦》以贝多芬《克罗采奏鸣曲》为背景音乐贯穿全片,这正是戈达尔重提他与侯麦之间友谊的方式:戈达尔制作并参演了这部短片。
与戈达尔和特吕弗这些更直接在电影中呈现自己的做法不同,侯麦似乎相对较少将自己暴露在电影中,这可能跟他的顾忌有关——担心自己涉足电影圈被家人责备。他在1950年代初便以笔名“艾力克?侯麦”作为掩饰。所以我们其实很难从作品了解侯麦私下情况,甚至他也很少在自己作品中跑龙套。不过,他却常是早期短片的主角,想必是为了节省预算使然。
《引见》剧照得益于侯麦的这种节约手法,才让他更早的一部作品《引见》(别名“夏洛和牛排”,影片最早由Guy de Ray挂名导演,现在看来这个名字很可能也是侯麦的另一个化名)同样在戈达尔(他以尼克·布莱德福特化名演出)的协助下,重新配音后上映。这部片拍摄于1951年,相较于《手册》同事们早了很多,可见hou麥很早就显现出他对拍电影的执著。
然而,《纪念hou麥》有一段还提及了《苏珊娜的故事》中男主角在一场戏的行动,在篇幅这么短的情景中,要不就是想暗示主角与hou麥之间的人物关连性?或仅仅只是为了提醒观众“第一部”真正的是hou麥电影?
里维特事件不过,从短片便已能完全看出hou麥作品基本美学。包括像《引见》,片中的沃尔特向即将离开瑞士夏洛介绍一位女孩克拉拉(戈达尔后来找来当时他还追求安娜·卡里纳配克拉拉的声音),想以她来让夏洛吃醋,但实际上把她带到夏洛家,让他们面对面坐在餐桌前,就像是画了一副画,不需要任何语言解释。在这个过程中,将近10分钟讲述这么微不足道的事实上的故事,大大地展开了一种独有的艺术风格,也许可以这样说:这是关于时间、空间、人物互动的一个小宇宙,它超越简单的情感表达,更接近一种哲学思考。
当然啦,对于这样的艺术品,我们总是在试图找到一些线索去理解它背后的意义。但有时候,这些线索本身就成为了整个艺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而不是单纯服务于理解目的。比如说,在经典法国新浪潮时期,一些导演,如皮埃尔·波利斯科夫和弗朗西斯·杜普兰,他们对于叙事性的挑战,是通过创造一个既简洁又富有深度的小宇宙实现这一点。而这里,无疑是一种极致地表现形式,它不仅只限于视觉,还涉及声音、时间、空间等多个层面的交织,使得每一次观看都充满惊喜,也许永远不会彻底完成,因为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同的。
最后,我要指出的是,即使我们无法完全掌握其中所有细节,每一步探索都值得赞赏,因为这正是artistic journey(艺术之旅)的一部分。在此,我希望你能够继续寻找那些隐藏着答案的小秘密,以及它们如何构建成为整个story(故事)的大树根基。如果你愿意的话,请随我一起深入探讨每一个细节,看看是否能揭开这些神秘之处背后的真相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,不断探索,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,都会变得更加精彩无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