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评隐匿的故事色彩缤纷的人物画卷

影评:《纪念侯麦》,探索戈达尔的隐秘讯息

在戈达尔导演的短片《纪念侯麦》中,有两项明显但仍然隐晦的信息。首先,电影以贝多芬的《克罗采奏鸣曲》作为背景音乐,这是戈达尔回忆他与侯麦之间友谊的一种方式。戈达尔不仅制作并参演了这部短片,他还以尼克·布莱德福特(Nikos Braidakis)的化名饰演角色,与特吕弗等人不同,侯麦相对较少将自己暴露在电影中,这可能跟他的顾忌有关。

《引见》(又称“夏洛和牛排”)得益于这种节约手法,让侯麦更早的一部作品同样在戈达尔协助下重新配音后上映。这部片拍摄于1951年,显示出侯麦很早就对拍电影有执著。在这部纪念影片中,一段提及了《苏珊娜的故事》中男主角在一场戏的行动,难道想暗示主角与侯麦之间的关连性?或仅仅为了提醒观众“第一部”真正的侯麦电影?

从短片便已能完全看出侯麦作品的基本美学。包括像《引见》,画面主要围绕沃尔特向即将离开瑞士的夏洛介绍一位女孩克拉拉。这正是后来他长篇电影简述成故事大纲也让人有同样的感觉,也许没有故事。这也是为何,《慕德家一夜》的黑白镜头设计,使得主要人物只穿白、灰、黑色衣服,以衬托出这一切。

讽刺的是,《狮子星座》中的事件反映了侯麐被“赶出”《电影手册》的原因。他被除名,但随之推出了两部“道德系列”短片,并且因为到了电视台工作,拍出了许多纪录短片。他负责的人物刻画充分发挥之前美学偏好,但对于“故事舞台”的描绘更加丰富,让人以为他的这一段是一部以凯旋门为中心星形广场纪录片,但实际上,这个简单丧失趣味的小说却被编织得极为缜密。

作为作者论者,我们可以看到houmak善用雪地特点,将黑与白参与情节。不难想象,也许三个人真的穿着没什么颜色的衣服,以衬托出这一切影像。一如他后来的说明——他想像这个故事适合黑白,所以拍成了黑白,并且为了突出黑白,让主要人物只穿白、灰、黑色衣服。

此外,在他的六个道德系列作品中,他试图建立一种作者策略:主题、风格由他自己为观众建立好。这也解释为什么houmak很快就有一个小集团:总是差不多的情侣和朋友们在不同的影片中来来去去。此外,即使是在喜剧与谚语系列,如飞行员妻子(1981)和沙滩上的宝莲(1983),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角色如何重复出现,并且形成互文本关系产生了有趣联想。

无论是爱情还是嫉妒,都似乎总是在他的作品里通过三角关系带出来。在篇幅短小的情况下,这个金字塔架构非常简单,有时候三角并不同时存在,比如面包店女孩,只要缺席的一个角返回,那另一个角就会再次缺席。这种三角结构可能来自希区柯克,而houmak曾经和夏布罗合著法国最早关于希区柯克专论书籍,其中甚至将希区柯克的人物抉择上升到哲学高度。

Similar Posts